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第二批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第二批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将进一步丰富网络安全保险产品场景化供给,推动网络安全与金融服务融合创新,助力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网络安全保险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推动下,网络和数据处理活动已从关键基础设施到日常运营和管理,它们变得无处不在。然而,数据流动的背后,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却在不断增加。奇安信发布的《2024年中国政企机构数据安全风险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已公开报道的重大数据泄露事件造成至少471.6亿条数据泄露,比2023年的103.8亿条增长354.3%。企业损失将从2023年的445万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488万美元。 2024年,增长10%。严峻的形势凸显了传统单一技术保障的局限性,网络安全保险日益成为转移、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工具,对推动安全保障社会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网络安全保险是一种为企业提供赔偿的财产保险或个人因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其覆盖范围广泛,涵盖勒索软件攻击、数据泄露、业务中断等网络安全事件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类损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曾焱表示,网络安全保险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降低风险的能力。一方面,随着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业务中断等风险成为制约数字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网络安全保险为企业引入了新的安全意识,让企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的过程中更好地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另一方面,网络安全保险将传统的事后赔偿模式拓展为“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赔偿”的全链条风险降低模式,让企业在事件发生前识别并消除潜在风险,在攻击发生时立即响应,从而有效减少损失,提高风险降低能力。第二批试点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为加快网络安全保险服务的应用开发和推广,有关部门采取了审慎发展、先行先试的策略。 202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并于同年12月下发通知,启动第一批试点项目。网络安全保险服务项目。试点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网络安全标准服务计划目录》,评选出49个具有实践经验和应用潜力的标准服务计划进行推进。共有来自13个地方的68家单位、34家网络安全安全服务机构、21家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展示效果。今年6月,第一批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工信部记者了解到,试点期间,累计为企业投保的网络安全保单超过1500份,总保费超过1.5亿元,总保额近115亿元。这一系列数据不仅证明了市场需求的真实存在,也为第二批试点项目的扩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等。记者发现,这批试点主要针对行业领域,主要针对电信和互联网、工业、金融等相关行业的企业保险。据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主要电信运营商和用户来说,主要保障业务和数据网络的安全,降低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和损失;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车联网服务平台运营商等车联网相关企业,主要保障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车联网数据安全等。此外,《通知》还表示,本次试点的主要对象包括中小企业。结合各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实际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通过网络安全安全服务,为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提升全方位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对于体量大、范围广的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普惠的网络安全保障,提高中小企业的网络安全防范水平。多措并举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第一批网络安全保险行业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网络安全保险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市场正处于发展的主要阶段,面临许多需要突破的瓶颈。例如,传统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不提供对计算风险水平和评估保险服务所需风险量的支持不够,没有足够的风险数据支持费率确定和保险定价;网络安全保险涉及主体广泛,各方尚未建立高效、协同的服务供给模式。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不顺畅;网络保险服务保障主要方面的标准规范还不够全面,对实际业务操作缺乏统一指导。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岩表示,提升网络安全保险公共服务水平还需多措并举。他提出了四条具体路径。一是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水平。依托试点案例,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同时进一步推动普惠性网络安全保险在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中全面覆盖,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保险全社会的整体意识。二是加快标准制定,推动行业标准发展。完善承保、承保、结算结算等关键环节的流程标准和技术服务要求,推动关键必要标准制定。三是创新驱动机制,推动科技服务创新。建立网络安全保险服务机构推荐名录和行业协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和创新。四是推进平台建设加快网络安全技术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汇聚保前风险分析、保内威胁监测等强制拒绝的技术服务能力,强化安全保卫服务供需对接、教育培训等服务支撑。在实践层面,这份《通知》提出,立足网络安全产品应用,针对防DDOS攻击、防勒索攻击、终端防护或托管云服务等主要网络安全产品,“通过科技金融激活创新、普惠金融保民生、数字金融强链条、生态共建筑凝聚力,网络安全保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太保财险副总经理李超认为,未来,网络化安全保险将超越传统的风险转移功能,成为数字经济的安全基础。保险公司将不再是“风险补偿者”,而是“风险降低服务商”,与政府、企业、技术厂商共同建立“抗抗防”的全安全保障循环,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记者王潇)
(编辑:马鑫)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