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加速“进圈”,资管协会更名开启行业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已正式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早在今年8月,相关人士就宣布,协会召集会员审议通过了更名提案,并于10月完成了工商信息变更。目前,该组织网站尚未完成更名。就此,银行理财公司纳入行业统一自律体系也已完成。全国32家银行理财公司中,已有30家成为协会会员。在银行理财的背景下资产管理市场规模突破32万亿元,此次更名标志着资产管理行业将在统一的自律框架下集体发展,有利于消除行业壁垒、规范信息披露、保护投资权益。微信正式名称变更并实施。协会官方微信介绍显示,中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是由银行理财、保险管理行业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接受国家金融管理局、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更加认真践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发挥服务会员、协助管理的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更名并非突然的。 8月,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协会召开会员审议及投票会议,最终确定更名。天眼查信息显示,10月份该机构完成了工商信息变更,并从法律角度更新了身份。最近该组织官方微博名称的变更可能标志着更名的最后阶段。会员扩张的步伐证明了行业对此次合并的积极反应。协会网站8月19日披露的信息显示,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华夏理财等30家银行理财公司已加入协会。全国32家理财公司中,数控理财、汇华理财尚未加入会员。事实上,一些银行理财公司nies早在今年7月就主动与该组织合并,并前往北京接受相关业务培训。此外,在协会4月更新的第二届公开市场投资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中,上海浦东金管、招银金管、民生金融等机构高管担任专委会委员。据协会网站8月19日披露的信息,协会现有会员552家,涵盖公募基金、证券公司、银行财务公司等领域。在多因素驱动下,产业组织重组是监管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管理部正式成立,信托公司正式成立。统一监管范围内的金融机构、银行理财公司、保险管理公司。目前,三类机构管理服务的物业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 “监管层面已经实现了对同类企业的统一监管,自律组织也要跟上,形成监管与自律的协调。”某银行理财公司高管的观点反映了行业共识。庞大的市场规模和行业地位为银行理财公司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基础。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32.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规模占91.13%。从经营业绩来看,银行理财业活力将持续增强。截至6月底,已有十余家银行理财公司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多家披露业绩的银行理财公司实现净利润正增长。某大型国有金融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如此规模的市场主体,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国家自律组织来规范和引导。协会名称的变更和扩大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合作发展深入人心。建立统一的自律框架可以给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行业带来很多好处。这不仅会优化机构的运作逻辑,也有利于投资者和实体经济。在机构层面,综合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基础优势有望深入发挥。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依托渠道优势,擅长经营低风险、稳定的产品;保险管理机构拥有丰富的长期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经验,行业的合力将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一方面,银行理财业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对接。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行理财产品将通过投资债券、或有债权、非上市股权等资产,以约21万亿元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同时,特产有蜂不断推出,现有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主题金融产品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具有与科技产业发展规律非常契合的特点,有望成为推动科技潜力和产业潜力进一步积累的重要力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7月对外宣布,“十四五”以来,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过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银行、保险、物业合作的深入,长期资金流向更加精准o 创新、绿色转型、养老金融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 “‘十五五’期间,银行业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在新技术、绿色低碳等领域的资源配置;保险业将逐步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项目。”中信证券首席政策研究分析师胡宇伟表示。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