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重点领域企业贷款走向“稳定”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42家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全面披露。财报数据概括了银行业资产配置的趋势。上市银行加大对绿色产业、创新科技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同时优化个人贷款资产结构,优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专家表示,银行在系统性调整信贷结构、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自身资产质量也呈现出结构性改善的趋势。公司业务:茶科技绿色贷款快速增长,作为银行资产“压舱石”的公司业务,其结构调整成为资产优化的主要着力点。第三个问季报显示,上市银行信贷资源在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加速投放。上市银行在科技领域的业务拓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少银行实现了客户数量和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比如,上海银行科技今年1-9月的估值为1662.92亿元,同比增长33.83%。 2025年9月末余额1976.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6%。浦发银行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服务科技型业务超过25万户。较去年底净增超11000户,公司金融科技贷款余额(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突破万亿元;截至2025年9月末,Ping数有银行科技企业客户428859户,比上年末增长9.5%,科技贷款余额2975.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6%。绿色金融领域增长势头也强劲,多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规模较去年底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5年三季度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89万亿元,较年初同口径增长18.38%;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7002.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70%;民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 信贷余额3385.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7.72亿元,增长13.69%;杭州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1048.56亿元,较年初增加163.29亿元,增长18.45%年。除信贷外,银行还通过投资绿色债券、发展绿色租赁等方式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矩阵。邮储银行三季度投入绿色债券基金5亿元,绿色贷款余额9992.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32%。上海农商银行预计,到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绿色金融资产规模将达到993.49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643.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1%;表内绿色债券投资余额154.0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绿色债券表外金融投资余额10.62亿元;绿色租赁余额179.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1%。央行近日发布贷款投向统计金融机构2025年第三季度的投资额。报告从行业层面确认了重点领域的潜在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前三季度增加6.47万亿元;获得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万户,占27.5%,贷款审批率为50.3%,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境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高于各类贷款15.8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去年以来积累的低风险资产,零售银行整体面临挑战,资产质量承压。从三季报来看,由于在拓展优质资产和风险防控措施的双重努力下,部分上市个人贷款不良率有所下降。某银行财报显示,2025年三季度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4%,比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比2025年6月末的1.27%下降0.03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不良率较去年二季度连续六个季度下降。 2025年三季度末为2.25%,较上年末下降0.3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16%,比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比2025年6月末的1.37%下降0.2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个人银行余额企稳。第三季度,单季度增加32.14亿元。 “该行升级风险模型,提升客户识别能力,实现更精准的客户群分类;同时持续优化客户群和资产结构,实施客户分类分层管理,推动优质资产投资,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个人贷款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平某银行在第三季度报告中表示。南京银行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公司个人贷款余额达3383.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67%。零售质量继续边际改善,公司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33%,较上季末下降0.1个百分点。上市银行继续重点关注违约风险低、收益稳定的资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贷款,成为不少银行重点关注的领域。例如,中信银行持续加大抵押贷款力度。 2025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10790.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5.11亿元。该行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余额占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贷款余额的76.12%。 1-9月招商银行在一二线城市新增个人住房贷款金额占公司新增住房贷款总额的91.21%。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一、二线城市个人住房贷款期末余额占公司个人住房贷款期末余额的87.98%。这上海银行还围绕居民首次住房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放和规模增长。 2025年1月至9月,住房抵押贷款投资释放金额228.17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上海释放138.87亿元,同比增长6.65%。浦发银行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贷款零售规模。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零售信贷绿色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166.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6.12亿元,增幅8 3.81%,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占汽车贷款余额的49.1%;新能源汽车安装消费持续提升,信用卡新能源安装业务余额24.76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6.78亿元。平安银行的新能源汽车贷款业务也在积极发展。 1-9月,发放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516.73亿元,同比增长23.1%。资产质量呈现结构性改善趋势。三季报显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末,上市的42家上市银行中,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的有22家,不良率与上年末持平的有10家。其中,西安银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不良率下降逾10个基点。从绝对值来看,16家银行的不良率低于1%。中证券商指出,三季度末,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Y类银行较二季度末略有改善,国有银行和村镇银行持平,不良率总体保持稳定。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平均净不良率为0.84%,较上半年下降3个基点,同比下降86个基点。 “目前最大的压力还是在零售端,好在三季度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净形成有所放缓,但零售存量的风险处置仍需关注,预计明年二季度左右零售不良将出现崩溃点。”该机构表示。 “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结构性改善趋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楼飞鹏表示,这一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于优化信贷结构,将信贷更加精准地配置到有实际需求的优质领域。不少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加大减值准备,提高风险处置水平。当前宏观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零售业的负面压力还不是起点。需要关注新兴领域的区域盈利能力和风险。楼飞鹏表示,银行业正在系统性调整信贷结构,重点关注绿色、科技、制造等“五大”领域。科技和制造企业往往是产业链上的“专、新”或核心企业。他们有技术壁垒,现金流稳定,贷款质量优于传统房地产和平台贷款。但整体制造业仍面临供给过剩和出口压力的风险,部分科技企业可能面临商业化程度低于预期的风险。银行信贷资源正在向高增长、低风险行业倾斜,由“被动风控”转向“主动强化”。随着企业公司融资渠道的拓宽和绿色金融标准的提高,银行在这些领域的风险暴露将逐渐从“信用风险”转向“科技风险”等,更加可控,长期来看,这一趋势将推动银行资产质量从“总量改善”转向“结构优化”。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