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新华社记者周源 服务型制造是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形态。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近日发布《深入建设服务制造业和发展型制造业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打造以劳动力为核心、扩大生产力的服务型升级版。什么是以服务为主的制造业? “制造业向服务化的核心是制造业的联合发展,增加服务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变为制造业的融合发展。销售“产品研究服务”。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配备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床位设备。睿智危重决策决策也进行部署,可显着提高危重急救救治效率。 “基于装机量的持续增长,我们提供长期、多样化的通用解决方案,并通过融入人工智能,完成了‘设备+IT+AI’的数字医疗生态系统的构建。”迈瑞医疗负责人表示,“产品+服务”的业态不仅为oSpital的医院管理赋能,也为公司创造了独特的优势。记者在培训中发现,各种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制造模式,如定制服务、连锁经营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附加量、服务附加值、体验广告等。ded,被广泛使用。以服务为中心的制造成为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从单纯的设备销售转向提供工程设计服务、节能服务等,如今公司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智家创立“三翼鸟”品牌,为用户定制和支持智能家居的必备服务达到60%。服务型制造的作用正在全面显现,但转型整合并不容易。 “产业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国服务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罗忠伟认为,服务制造面临技术供给能力薄弱、共性制度不健全、统计监测困难等问题。推动服务制造业发展,政策转变主要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加快发展服务业制造业”。此次发布的规划明确提出,到2028年,导向服务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形成20项标准,打造50个顶级品牌,打造100个创新发展高地。围绕发展目标,落实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7项主要任务和3项专项行动。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建设单一、综合、先进、适用、综合、协调的标准体系。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融合应用电力和计算行业的应用。采访认为,实施方案针对下一代G技术、标准、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短板,精准发力,能够有效释放经营主体积极性,激发变革活力,不断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预计“十五”期间,服务型制造业在稳增长、扩内需方面具有重大潜力。刘尚文认为,从巩固增长的角度来看,服务要素是制造业效率、变化和提升的重要源泉。服务型制造可以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激发制造业的发展潜力,为制造业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 “服务型制造“服务化还可以满足从‘好玩’到‘体验优先’的消费需求。”在罗中伟看来,服务型制造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全面、便捷的消费体验,有助于全面拉动消费、扩大内需。采访中表示,服务型制造的完整相关潜力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特别是制造企业需要转变经营思维,完成从逻辑主导的转变。 从产品到客户主导的逻辑,根据自身规模、技术和财务状况重塑业务技术、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